“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在唐代大诗人李白和刘禹锡的诗中,将川蜀之地盘若龙蛇的蜀道艰险难行被描述得淋漓尽致,然而,这险峻壮阔的巴山蜀水却孕育了无数的高人雅士和英雄豪杰。
灵秀雄奇的巴山蜀水赐予了他无限的活力与才气,孕育了他的远大理想和不凡抱负。
他,就是江油市海灯法师武馆武术总教练、海灯法师嫡传弟子肖义发同志。
坦坦荡荡,无愧于天地;
一诺千金,忠孝两齐全!
肖义发同志,于二0一一年八月十一日不幸逝世,享年五十七岁。他的离世,给亲朋好友带来了一种无法言说的悲痛。孩子一边追忆着父亲的音容遗范,细细回忆着父亲的养育之恩,一幕一幕闪烁着,犹如在眼前,深深的思念萦绕心中,望着流淌着清澈见底的河水,欲诉无语泪先流。
肖义发同志,农历一九五四年六月初一出生在四川省江油市重华镇一个贫困的家庭。幼年丧母,姐弟两人跟着父亲过着清贫的日子。其父是旧时候的文人,没有劳动能力,无法抚育姐弟两人,更没有机会供养他读书。而后其父离世,更令他自幼就要自食其力,受尽了磨难。一次机缘巧合,父亲与海灯法师结缘,用诚心打动了法师,拜其为师,从而走上了习武之路。肖义发同志很珍惜这个难得的习武机会,他边认真学习文化知识,边刻苦训练武功,跟海灯法师习武、习文和修炼品性。既要跟随师傅习武,又要承担家庭生活的重担,其中艰辛不言而喻。正是这些磨难锻炼了他坚强的意志,也赋予了他无穷的斗志。
由于他天资聪慧、悟性强,在跟随海灯法师学习的过程中,虽然他没有读过书但是学得了做人的原则和做事的原则,几年下来也算小有所成。在他十六岁时,就在江油市重华镇粮站工作,后来调到小溪坝粮油加工厂。他做事兢兢业业、踏实勤奋,表现出众,单位破格任命其担任车间主任工作,年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后来,海灯武馆在江油市成立,肖义发同志按照海灯法师的意愿在海灯武馆从事武术教导工作,一干就是二十余年,教育子弟遍及全国各地,因其扎实的武术功底和崇高的武术修为获得了教授过所有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人生的风景变化万端,晴雨更替,在经历了数年风风雨雨,一直以坚持将传统武术传承并弘扬视为己任的肖义发同志,始终保持对武术最初那份坚定,武术修为已臻炉火纯青。直至今日,他仍每天坚持早起来练习武术,钻研武术,一生以传承、弘扬中华武术,行光明正大之事,做磊落坦荡之人。
肖义发同志踏实、勤奋、坚强、能吃苦耐劳。在孩子心里:他没有过多的语言,但从不食言;没有过高的文化水平,但却能参透做人的原则和真理;没有祖上留下的财富,但却能凭勤劳的双手为孩子积攒财富……他的一生可以以“坦坦荡荡,无愧于天地!一诺千金,忠孝两齐全”来概括,正是因为肖义发同志的这些道德修为,才赢得了众多亲朋好友的信任和尊敬,也收受了一批肖义发同志引以为豪的徒弟,尽管曾经教授过的子弟都已分散各地,都有各自的事业和家庭,但对肖义发同志的尊敬和爱戴始终没有因为时间和距离而疏远。在肖义发同志生病在异地治疗之时,他的学生、徒弟从全国各地前来看望,并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亲朋好友也不辞辛劳纷纷从老家赶过来看望。
肖义发同志在生病时所表现的坚强和勇敢也赢得了所有人的敬佩和赞叹,尽管每天都承受着病痛的折磨,但肖义发同志为了不让陪伴他的亲人担心,和影响其他病友休息,从来没吭过一声、没叫过一声疼,如此的坚韧和仁善,无不让人肃然起敬,虽然肖义发同志最终没能战胜病魔,但他的精神却战胜了一切,因此,肖义发同志的一生,是有责任、有担当的一生,是活得有价值、有尊严的一生,无愧于天地、无愧于人心!
现在,肖义发同志离开了,作为一代传承武魂的武术总教练,他一生行得端,走得正,高山仰止,风仪凛然,落落如生,必将载之史册,留下千秋清名,成为后世学武之人效法的楷模。他的精湛武艺与高洁人品相印生辉,光照华夏青史,长传天地人和谐精神。
肖义发同志,您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