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四川经济绕不开的“改革派”,川商的永远支持者;
他是“成渝一体化”概念的提出者,虽已81岁高龄,但他仍担任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顾问团成员,直到病发前一天还在上班;
他的书房里,三面墙上装满经济学书籍;书桌上,也摆放着厚厚的资料……只是它们的主人,再也无法翻动这些他毕生的珍藏;
他的金婚纪念册里,放着他和老伴的黑白结婚照片,他亲自题词“情爱有缘,永远相伴”……留下这一份深情的承诺,遗憾地先走一步;
他走了,没设灵堂,没有哀乐,简单的告别仪式,一如他一生的低调。
他走了,“那么多人比他好,叫他泰斗,太高调了,和他的性格真的不符。”相濡以沫,相伴一生的老伴最了解他;
他,就是四川经济界学者辛文教授。
2011年7月9日下午3时35分,四川经济界学者辛文教授,因病救治无效不幸辞世,享年81岁。
辛文,原名刘兴兰,男,汉族。1931年1月25日出生于山西省石楼县和合乡新社村。学历,读过三年小学,1949年6月提前成为一名中共正式党员。历任四川省计划委员会综合处副处长、处长、生产办公室副主任;四川省计划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四川省经济研究中心顾问,四川省长江企业公司常务董事;中国企业管理成都培训中心(中国-加拿大合作项目)主任、党委书记,四川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四川省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主任,四川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顾问团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届副主任。
生命的终点:没有一句遗言,告别仪式从简
辛老从未交代过身后事,但他一生低调,也喜欢清净。按照辛老的行事风格,家人为他操办了简单的送别仪式,除了亲戚,他们甚至未对外宣布辛老的逝世。然而,辛老不少朋友同事还是从别的渠道得知了这个消息,纷纷捧花前来,悼念这位不平凡的老者。在辛老家中,一张白布盖住餐桌,上面悬挂着辛老的遗照,他戴着眼镜微笑,慈祥如昔。这里连上一炷香的地方都没有,只有围绕着的黄菊聊以寄托哀思。桌上,摆放着辛老生前编纂的书籍,一杯清茶,显示着他仅有的两个爱好———看书、品茗。
人生的轨迹:提出“成渝一体化”,病发前一天仍在上班
辛老曾参与制定四川省多项重大经济政策。他曾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再过一百年成都也还是以前的成都。”
辛老的晚年生活,他没有四处旅游,打牌下棋,而是一直在继续工作。直到病发前一天的周六,他还去单位签署了一份文件。辛老将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贡献给了四川的经济发展。上世纪80年代,辛老与刘茂才、林凌等人同为四川经济界泰斗级人物。辛文以“改革派”著称,他曾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再过一百年成都也还是以前的成都”。辛老曾参与制定四川省多项重大经济政策,无论是“成渝一体化”概念的提出,还是四川省“十二五规划”的参与制定,他对四川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辛老今年虽已81岁高龄,但他仍担任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顾问团成员。每天早上7点过,他都会提前到发展大厦上班。中午吃完午饭,趴在桌上稍作休息,便继续工作。据他的同事回忆,辛老不会用电脑,每一份文件都是他手写出来的。对于“工作狂”辛老来说,他特别不喜欢放假。他不止一次在家里“抱怨”,节假日没事可干。于是每逢放假,他都会呆在书房里,看书、写文件,让自己仍然处于工作状态之中。
家人的追忆:夫妻情笃,会给妻子缝扣子的好丈夫
在和老伴50周年金婚纪念日里,辛老写下“情爱有缘,永远相伴”。孙儿辛力波记得,每次回国,爷爷都会亲自擀面给他吃。但如今,那些味道,已成追忆。
辛老曾说,他一生对不起两个女人,一个是他的母亲,一个就是老伴黄维。他本是山西人,当时母亲过世时,因为公务缠身,他未能及时回家送别。同样也是因为工作,他在家的时间很少,老伴便承担起照顾家庭的责任。但是,这么多年来,只要辛老有时间,他准会给老伴做饭。就连老伴的衣扣掉了,都是他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上。
辛老和老伴的感情一直很好。他们有一个纪念册,每逢重大节日,老伴黄维都会写一段话给辛老当作纪念。晚年时,一直有收集报纸习惯的黄维,将有关四川经济发展的新闻集结成册,并在扉页上写上了一段话,“每当我看到这些剪报,我就看到你走遍四川的足迹”。
辛老被诊断离开时,家人一直将这个消息瞒着她。直到前日下午,老伴像有预感一样,给女儿打了电话,称她自己已做好准备,会坚强面对这一切。当她来到重症监护室时,一见到戴着氧气面罩的辛老,眼睛一下就红了。她一直拉着辛老的手,慢慢感受着手的温度从温暖到冰凉……
爷孙情深:爷爷做的手擀面已成追忆
在辛一华的眼中,父亲的话从来不多,快乐和悲伤都藏在心里。在他的书房里,除了满屋的经济学书籍外,放着很多儿孙们的照片。16年前,他唯一的儿子猝死,每到儿子的忌日,他都会亲手写一封信,带到儿子坟前烧给他。自从儿子走后,他几乎从未再提起儿子的名字,只是将爱延续到孙儿辛力波身上。
三周前,辛力波回国,爷爷非常高兴,连夜就准备去机场迎接。据辛力波回忆,每次他给爷爷打电话,他都会说一句:“知道你安全就好”。安全,是辛老对孙儿最大的牵挂。
面对复杂的经济学问题,爷爷通常会以简单的小说故事来进行讲解。正是爷爷这种教育方法,让辛力波渐渐对经济学产生了兴趣。其实,刚到悉尼的辛力波,最先选择的专业并不是国际经济,而是传媒。但在悉尼的第一年,每次辛力波到书店买书,看到经济学的书,他都会忍不住选几本来看。“慢慢地,就好像自己的基因被唤醒了。”辛力波对经济学的兴趣越来越大,于是毅然换专业,改学国际经济。
辛力波说,爷爷病发前几天,他和爷爷聊了两个小时,从四川“十二五规划”到爷爷给予他学习上的建议……在辛老的书房里,三面墙壁全是经济学方面的书,他不止一次告诉辛力波,这些书都是留给你们的,不懂的时候,可以来查查。
辛力波记得,每次他回国,爷爷都会亲自擀面给他吃。这次,辛力波本准备7月9日回澳大利亚继续学业,爷爷还承诺,临行前要亲自煮一顿饺子。但一周前,辛老却突然倒下住院,没能兑现这个承诺。如今,爷爷做的手工面的味道,已经成为辛力波深深的追忆……
辛老走了,是我们四川省学界的重大损失,更是我们无数后辈心中永远无法弥补的伤痛。辛勤耕耘,文传千古,是他的名字,更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辛老走了,让四川失去了一位熟悉四川经济、关心四川未来发展、热爱四川、了解四川的老同志;让我们痛失一位智者和导师,但他的事业不会停止,他的真言不会白讲,他的精神将永存人间!
辛文老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对四川经济健康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他对川企真诚无私的帮助,将永远铭刻在四川经济发展史上,铭刻在我们川企的心中。齐道一声:辛老,走好!
安息吧,敬爱的辛文老先生!
(注:内容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