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悼三哥
此文由:张照祯
(
张照禄的五妹
) 于
2011/8/27 1:10:43
撰写 浏览:2617
痛悼三哥
惊闻三哥离世,不胜悲痛,夜不成眠,往事历历在目:
儿时点滴
我们出生在一个具有较浓封建色彩的大家庭,父母管教甚严,尤其对女孩。两位哥哥和两个弟弟都可在闲暇时去河中游泳,溪边捉虾,林中捉蟋蟀,我却只能被囚家中,心中无限委屈。不忍看我的眼泪,三哥答应当晚带我出去捉蟋蟀。入夜,悄悄偷出家门,来到向往已久的神秘夜空中,兴奋、紧张、害怕,在跳跃溪沟时,虽在哥哥弟弟的拉扯下,我仍然滚入溪中,浑身泥泞水湿……回家难逃父母一顿责打,心中充满了自责及对三哥的愧疚。
生日礼物
1958年我18岁,正就读于成都一所女子中学,由于兄妹众多,家中经济十分拮据,上学靠助学金。看电影、逛公园、吃零食……对我都是不可企及的奢求。这年我生日的前一天,三哥回家神秘的让我猜送给我的生日礼物是什么?我遍猜不着,您从兜里掏出一张“四川剧院”的门票,并说明天放学后带我去看话剧。天哪!我的兴奋无以言表!当我坐在堂皇剧院,欣赏着精彩的表演,吃着您买的香甜饼干,我感到过了一个公主般的生日。18岁生日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后来我曾多次动情的讲给我的同学、朋友、丈夫、儿女们听。
倾力相助
1959年,我和照福弟一同考入重庆大学,同时照华妹也考入重庆美术学院。我们虽都享有一定等级的助学金,但仍需书本、衣着及部分生活费,父母无力供给。当时。三哥已成家有了妻儿,自己的家并不宽裕,但您却仍然紧衣缩食,在微薄的工资收入中拿出十几元来资助我们。当时正遇我国三年困难时期,您曾数次几乎晕倒在讲台,但仍从未中断过一次供给我们的费用。漫漫五年,是您和三嫂一家克服了种种困难,才保证了我们三人顺利完成学业。而我们毕业后,只是接过了您的接力棒,去倾力资助年迈的父母及更幼小的弟妹学习及生活,却未能回报三哥,对此您从无怨言!此情此恩岂是一个“谢”字了得?
才华横溢
1985年我在北京一研究所任第五研究室副主任,主管一条年产几百万元的生产线。从埋头设计、科研转向了主管生产,困难多多。此时恰遇三哥来北京进修,得知您在学校正教授有关企业管理、经营销售的课程,我就请您为我们来义务讲一次课,您欣然前往。讲课时您旁征博引、深入浅出、诙谐幽默……使在座的听者,无论什么水平都陶醉在您生动的讲演之中,时时爆发笑声,不由让我想起就像儿时听您讲“济公传”一般有趣入神。我们一位负责生产科研的所长连声赞好,并当即下通知:凡能暂停工作的中、上层干部,一律来听课。我心里充满了对您这位自学成才而非“科班”出身的兄长的无限的敬佩!
取舍之间
2005年,三哥又一次来北京参加全国老年围棋赛。此时三哥的身体已非常虚弱。因为退休后您一直被某些大学聘为“客座教授”,终于累倒在讲台上。脉搏仅有每分钟30余次,后经多方抢救,在一位名老中医的指导之下慢慢调养,才得以起死回生。当我和老伴儿陪您去参观“世纪坛”时,您在我们和三嫂的共同搀扶下,仍蹒跚着不敢过街。我心中充满了酸楚,那个从小就活蹦乱跳、青年时一直活跃于乒台、泳池,一生不肯服输、要强好胜的三哥,难道就从此老去了吗?参赛结束回来,您说这是最后一次参赛了,老了,反应慢了,深怕因自己而影响到四川团队的成绩。我能感受到您心中的那份失落,更理解您的选择是为了集体荣誉。
三哥走了,永远的离开了您一生拼搏的课堂和围棋;离开了您一生钟爱的贤良妻子及孝顺儿孙;离开了爱您、敬您的同胞手足、离开了您所有的至爱亲朋!……但您会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请三哥一路走好!相信在那个世界,您仍是成功的受欢迎的一员。
深切怀念您的 五妹 照 祯
五妹夫铁 民
携
儿 王 莘
女 王 奕
女婿 甄卫宏
外孙 甄 一
拜 谒
2011年8月22日深夜于京
又及:
三哥您慢点儿走,请听:
天资聪慧,勤奋好学,自学成才,名家功夫。
独特口才,讲课真酷,融会贯通,论著写书。
德才育人,能文能武,围棋桥牌,可观建树。
关爱手足,倾力相助,往事撷来,略表赞述。
五妹夫 铁 民
再敬挽
2011年8月22日于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