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圣苑官方网站 思忆集官方网站 思忆集专题
思忆集
思忆集
思忆集

吴玉珍逝世周年祭

此文由:凃志卿 ( 吴玉珍的丈夫 ) 于 2012/9/18 20:22:50 撰写 浏览:1457

        公元1941(辛巳)年十月初十日的凌晨,四川省邻水县城郊灌沟吴家湾吴银章的妻子朱才英生下了第四个女儿,由于前面已生了三个都是女儿,其父早就放话说:“你们光生些女儿干什么。”所以吴银章夫妇始终高兴不起来,第四个女儿下地后,迟迟不想捡起,一直啼哭不止,让隔壁的三嫂听到后,就进来说:”你们自己生的不想要吗?不要我就捡起来喂起哈。“这时吴银章夫妇俩还是勉强捡起来洗了包好喂起,并取名吴玉珍。当吴玉珍六七岁的时候,她长得格外乖巧,脑壳也灵光,全家人也搬到街上做起了生意,吴银章摆摊卖肉,朱才英开起了饭馆,吴玉珍也能帮父母做些小事了,时已解放,方于1951年才去县城北的麦家山小学读书,直至小学毕业。读书时由于饭馆生意红火,经常要帮助家里做事,学习成绩不是很好,没考上中学,就一直在家帮助打理生意,有时参加城关镇的一些文化体育活动。转眼到了1958年,全国各地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动员干部上山下乡,参加劳动锻炼,培养一批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好干部,同时也动员了一些城镇有为的知识青年随同前往。吴玉珍也就积极报名获得批准,与县级机关干部一百多人一同前往华蓥山麓的罗过铺干部农场,一同前往的城镇青年有十余人,吴玉珍分在第一队。当3月18日上山后,根本没有农场的影子,住在半山农民家中,恰好是其大姐的院子,生活非常艰苦,整天与其他队员一道开垦荒地种粮食,挖土筑墙盖房子,晚上还要轮流防野兽侵害农作物。但吴玉珍是一个非常活泼要强的小女青年,虽然只有十六岁多,但性情开朗,各方面的人都处得好,积极出工干活,肯帮助人。当队长凃志卿在建房工地挖土塌方受伤后,住在农民家里,开始生活不能自理,场里虽然安排了人护理,却都忙于干活不够到位。吴玉珍看在眼里,抽空为其洗衣服、送饭、取报纸等,虽不是经常,却也使人感动,后队长伤愈调任二队队长,于当年12月18日调回县工业局工作,吴玉珍仍在农场继续锻炼,他们仍然恋爱着。1960年春,吴玉珍也调回城关镇工作,先在竹藤社、漂染社,后调县工业局下属的机制砖瓦厂任会计,由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会计业务不熟,工作比较困难,局里会计都要帮助办理年报。1961年1月9日,在参加县工业局年终会计年报会散会后,与局里职工一道烤火聊天,因局里会计、秘书及供销等好几位同志都是原农场同一个队的,聊得比较随便,局里张、唐局长也在场,他们原都知道吴玉珍与局里秘书股长凃志卿耍朋友之事,就问他们二位:“你们什么时候结婚呢?”当听说要五一节时,张局长说:“为什么要等到五一节,今晚就结婚嘛!”当听说还没有扯结婚证时,张局长当即说:“你俩个写个申请,我马上批了,明天报工交部就是。”当听说都下班了,今晚扯不到了,张局长给镇办公室打了电话,叫等着,又说:”你们马上去,等到的。“同时又派人去买糖果、茶叶等物品。当他们办了证回来,一切都准备好了,全局在家职工为他们就这样办了人生第一件大事,双方均没有亲朋到场。婚后他们二人恩爱有加,当年11月15日长子来到了人世,取名丰邻,虽然高兴了一阵子,问题来了,两个人的积蓄用光了,当时正处于全国严重的自然灾害时期,物质极度匮乏,两人工资都不高,拿钱也买不到东西,连豆芽、蔬菜等都要凭证供应,可想而知当时的生活之艰难。

        1962年,由于国家贯彻调整方针,吴玉珍单位也停建,她就调到了县糖果厂(后更名食品厂),工作又累,任务又重,照顾家庭的时间就更少了,她又是个要强的人,年年都评为先进,她也从车间调出搞管理工作,直到退休前任质检科长,助理工程师。

        当家庭经济才稍有好转,1963年6月5日,老二凃明又出世了,他们夫妻二人根本高兴不起来,由于经济困难,大人经常吃不饱,缺乏营养,老二出世后就长得不好,留下了疾患至今,由于她的丈夫经常出差在外,全靠她一个人顶起这个家,费了不少心,自己用旧衣服或买包装布来自己染了给孩子们改做衣裤,做鞋子,买代用品毛线打毛衣。基本上都是晚上或休息时间缝制出来的,因为当时就是有钱也买不到。灾荒年缺粮食,为了一家人吃饱,她把粮站供应的红苕打成苕泥掺点面粉蒸耙吃,有时孩子尿湿了床单,她就自己睡湿处,把干处让给孩子睡,她怕孩子感冒生病,因为当时根本没有备用的来换。直到1964年后国家经济稍有好转,家庭经济也有改观,1970年初期,凃红、凃勇又先后出世,经济条件虽然好了些,但他们夫妻二人要养育四个孩子是相当困难的,可吴玉珍仍然没有怨言,经常加班挣钱和丈夫一起撑起了他们的家。当然,除了她无怨无悔的奉献之外,她的父母和丈夫的姐姐也给了她很大的帮助。

        1991年退休后,看到家里经济不是很好,她又开了一个副食品批发部,不分白天昼夜,再冷再热她都要进货送货,她丈夫看到太累了,叫她不做了,她迟迟不愿放弃,直到1996年她丈夫退休后,才正式过起了退休生活,锻炼身体,打羽毛球,参加唱歌跳舞,重操少年时打腰鼓的乐趣,和丈夫一起到广安、成都、重庆、丰都等地看望子女,走访亲友。2002年4月16日,正式迁居成都,心里确实感到高兴,小孙子出世后,她更疼爱有加,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她为人随和,到成都后便很快和草堂老年活动中心、邻水驻蓉离退休干部活动中心的老年姐妹们融合在一起,经常锻炼身体、唱歌跳舞、打腰鼓、打军鼓,她还教会了成都花园一个腰鼓队,有时也参加外出旅游。她一生真正心情愉悦、舒畅、欢乐,也就是在她不做生意之后到2010年住院前这十几年了,她一生中有三十多年都在为家庭和子女任劳任怨、无怨无悔无私的奉献,她的丈夫虽然退休后给了她精神上一些补偿,家务活分担些,但比起来还是不够的,在第一次住院后尽力给予了护理、抚慰和各方面的扶助,但万没想到,她会走得这么快。去世后,她丈夫的心里和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很久都没有摆脱那种悲痛的阴影,真正感到失去了才知道她存在的重要。很多亲朋好友都到灵前吊唁,有的还来电表示哀悼,都说她走得太快了。

        为了使她早日入土为安,她的丈夫和子女反复选择购墓地,于今年4月11日全家老小和娘家的兄弟姐妹一道,热热闹闹的送到了黄龙溪莲花公墓下葬,从此她有了最终的归宿。

       吴玉珍逝世一周年了,在这一周年里,她的丈夫逐步走上了正常的生活轨道。加强了身体锻炼,能完全独立生活,照顾着大家庭,子孙都很健旺,事业较顺,学业有成,大孙女已调回成都工作,大孙子又上了大学,二孙女读硕士也快毕业了,三孙女也读初中了,小孙子也五年级了,成绩很好,外孙到重庆发展去了,这都是吴玉珍在天堂保佑的结果,相信她会继续保佑着全家人的幸福安康,她的子孙永远不会忘记她勤俭持家、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为人处事、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作风。

                                                                                                                                                                                      凃志卿

                                                                                                                                                                                                          2012年9月18日

吴玉珍

0

写悼念留言 写缅怀文字 发点滴图片